#2020東奧特輯【「中華台北」到底是怎麼來的?《洛桑協議》背後,你不知道的法律攻防戰】
今年奧運,全世界怎麼看我國用「中華台北(Chinese Taipei)」出賽?不少外媒報導時皆以「台灣」指稱、中國官媒們則積極使用「中國台北」,台灣正名議題隔空交鋒。
「中華台北」為何出現,大部分讀者並不陌生:1981年我國代表與國際奧會(IOC)主席薩瑪蘭奇達成兩條共識,中華奧會正式同意以「中華台北奧會」參加奧運、並更換新會徽,史稱《洛桑協議》。
但其實,《洛桑協議》只是自我國退出聯合國後,一系列奧會會籍保衛戰的「果」。講起「因」,還得回到《洛桑協議》之前——自1971年起,台灣在與中國競爭會籍上一直節節敗退,只有1979年爭奪田徑協會會籍時,曾取得短暫的勝利、被倫敦法院判決為有效會員;但隨即1979年10月國際奧會做出了「名古屋決議」,首度提出「中華台北」模式、並高票通過。吞不下這口氣的中華奧會和我國IOC委員徐亨隨即分別提起了對國際奧會的訴訟,期間的法律、策略、政治攻防,最終促成了《洛桑協議》的樣貌⋯⋯
林佳和帶我們回顧《洛桑協議》誕生前的時空背景和法律攻防戰,一起回到那些年,我們一起告國際奧會的日子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opinion-olympic-and-politics-chinese-taipei
#延伸閱讀
【2020東京奧運專題】https://bit.ly/3eWqFer
★提供觀點,促進思辨,#贊助報導者:http://bit.ly/2Ef3Xfh
#報導者 #政治 #台灣正名 #中華台北 #台灣隊 #洛桑協議 #國際奧會